2)第22章 我家老三写的_神魔战记林七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道皇帝叫他们何事,心多少有些忐忑。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

  ”行了,天天万岁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奏折后的朱元璋笑了笑,意味着心情很好,“都是人,谁能活到万岁?扯淡!”

  说着,朱元璋把奏折给了太监,示意给大臣们看,“这有个奏折,你们看看,说说!”

  臣子们对视一眼,先是刘三吾,随后传阅傅友,詹徽。三人看后,脸色有些怪异。

  他们都是大明流砥柱,自然能看出奏折所说的是什么意思。可是其有利也有弊,甚至还有许多天真妄想之处。

  “臣斗胆,敢问陛下,这是何人的奏折?”刘三吾先开口道。

  给他们折子的时候,朱元璋刻意撕去了有朱允熥名字那一页,此时笑道,“你们别管谁的,说说!”

  刘三吾略微沉吟一下,“臣以为,此折所说实为大谬,驿站乃朝廷所立,用于传递军国大事,怎能对百姓开放!一旦开放,官民不分,容易酿出事端!”

  这倒不是无的放矢,驿站用于传递公,接待官员。要是开放给百姓用来传递信件物品等,万一弄错了公,耽误国家大事,得不偿失。

  “户部,你说说!”朱元璋在奏折后继续开口。

  “臣倒是以为,这奏折有几处可取之处!”户部尚书傅友笑道。

  “哦?说说,哪里可取?”朱元璋又笑道。

  傅友再次看看奏折,开口道,”其有一段白话,臣以为可取。”说着,念了起来,“国家供养驿站车马人员,还要负责房屋修缮,给国王官员提供伙食,若是有人用还好。可很多驿站空在那里,白白耗费国家钱粮!”

  “如果开放给民间百姓,可收取一定费用,如此一来驿站不但不用国家花钱贴补,反而会有结余!”

  “你是说,开放给民间用,能给朝廷带来收入?”朱元璋又问道。

  “开放的话,一定是的!”傅友说道,“户部每年都要拿出大笔钱财供给各地驿站,如果驿站能自给自足,朝廷就省了一大笔钱。以去年为例,洪武二十四年,光是给长江以南的客栈,就高达纹银一百十万两,盐茶等物不算......”

  “而且地方官吏层层克扣,真正到驿站手里的反而没多少是不是?”

  朱元璋轻飘飘一句话,众人冷汗顿时下来了。

  有官的地方就有贪,偏偏这位皇爷最恨的就是贪。即位以来,多少官因为银子两字,抄家灭族,掉了脑袋。

  甚至有的官员因为贪污赈灾银子,直接被皇帝点了天灯,扒皮给百姓做了鸣冤鼓。

  可就算是这么杀,地方上还是不长眼的继续贪。

  今日皇爷忽然说道克扣二字,可是又哪里冒出了贪墨案,皇爷又要杀人?

  想到此处,几位大明的大臣冷汗连连。

  实在是被这位皇爷杀怕了,他老人家动起刀子来,那可真是人头滚滚。

  谁知,朱元璋却没了下,反而继续问道。

  “吏部,你怎么看?”

  吏部尚书詹徽赶紧道,“臣以为有利也有弊,陛下圣心独断,臣不敢妄言!”

  这老油条一样的话,顿时让朱元璋大感心累。

  他这皇帝是真累,臣子们都不明白他的心,事事都怕担责任,事事都要他做主。

  无声叹息,朱元璋却没发作。

  对黄狗儿说道,“去,传吴王来!”

  吴王?

  下面几个臣子对视一眼,这事和吴王有什么关系?

  “折子是我家老三写的!”朱元璋的话音响起,似乎带着些骄傲地意味,“既然是他写的,咱也让他来说道说道!”

  吴王写的?

  臣子们顿时有些目瞪口呆。

  尽管这折子许多不切实际之处,但能写出这样条陈的人,一定是积年的官吏,认清官场民生之人。

  可是没想到,居然是吴王。

  吴王?

  吏部尚书詹徽脑子转转,他原来就是太子在世的时候提拔起来的,一向和太子的姻亲们走得很近。

  抬头偷偷看看御案,心一横。

  “启禀陛下,臣以为奏折很多可行之处!”

  。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