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忠臣?奸臣?_至圣先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暴露出反心,也会惨遭百姓和士族的唾弃。大唐诗仙,首先得是大唐的,之后才轮的上诗仙。

  其次,杜预是否真的拥有自立为王的本钱?

  钱、兵器、人口,杜预都有点。

  但不多。

  仅凭长安一座城,就算长安肯归属杜预,又能掌握多大国力?多少国土?

  杜预精细计算过,满打满算,他自立为王,也不过能占据十几座城池,几千万人口,乃是圣元大陆最小的国度。

  杜预就算自立为王,要苟延残喘,也不得不依靠周围强秦、楚国、大宋的眼色行事。说白了,就是儿皇帝、驸马皇帝一位。

  未来,这个新国家的前途,可谓黯淡无比。

  第三,杜预要面对大唐的仇恨和反攻。

  圣元十国,能在千年万年中稳定对峙、割据一方,雄踞天下,都有深厚的底蕴,可谓深不可测。

  别看这一任大唐皇帝草包,窝囊废,糊涂蛋,但大唐能稳稳立国,还绵延至今,只怕都有恐怖的隐世高人、隐藏后手。

  别看大唐被安史之乱,打地如此狼狈,皇帝仓皇出逃,但隐藏的手段、隐世的强者还没出手。

  杜预隐隐感到,从太宗妙子宝库布置看,大唐至少还有隐藏的隐世强者,作为靠山。只是没到生死存亡之际,没有出手而已。

  若杜预自立,就要面对这恐怖的李唐隐世高手。

  反过来想,如果杜预继续做他忠臣、直臣、能臣人设,将长安完璧归赵,还给皇帝呢?

  球,就踢到皇帝脚下。

  皇帝固然可能如赵眘说的,会穿小鞋、会陷害他,但到时候天下人都看地清清楚楚——嫉贤妒能的是你皇帝,不仁不义的是皇帝,杜预乃是奉守臣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秋忠臣、万古贤良。

  比起利益考量,杜预更在意的,是圣道。

  归根结底,他是读书人,以成圣为最终目标的读书人。

  成圣,就要立功、立德、立言。

  过去,杜预功夫都下在立言上,著书立说、兴办私学、传播他的新儒家理念和声音。配合杜预诗词屡屡镇国,已经有所成就。不光赢得大唐诗仙,连天下都有流传。

  而比立言更难的,是立功、立德。

  立功不用说了,杜预以穷书生之身,举人文位,却慷慨投笔从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毅然决然投身平叛战争,数次生死大战斩杀了叛贼首领安禄山、史思明,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

  他已符合圣人之道要求。

  最后便是立德。

  若杜预此时选择自立为王,便严重违反了读书人的忠君道德底线,变成了安禄山之流乱臣贼子。

  圣道,他将彻底无缘。

  杜预的文宫也将严重受损,甚至无风而倒、自我崩塌。

  古来圣贤皆寂寞。

  圣人,并不自由,要遵守圣道的。

  但若杜预毅然决然、高风亮节,归还长安,放弃唾手可得的万世帝业、荣华富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