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七章_秦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惋惜自家的两个孩儿不像起儿这般有本事。

  与哥哥妹妹们寒暄了几句这才进屋,老夫人体虚,不适合下雪天在外头待太久。

  一家人这就去了餐厅,大秦本来是没有这间房的,大家伙吃饭要么就是在自个儿的房里吃,要么就是在大堂怼一块儿吃,像赵府这种在专门的屋子里围着大圆桌子吃的还是首家。

  吕慧也跟着来了赵府,走的时候也没说,不过应该是知道的,毕竟出门的时候那么些仆人都看见了。

  吕不韦家的餐厅布局完全是按照赵府的规模照搬过去的,至于火炉子这玩意赵府早就安上了,不然赵起也不会自信满满的跑到吕不韦那夸夸其谈。

  赵起从咸阳带过来的那些个匠人很给力,已经成了赵府建设当中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学习理解能力很强,很多东西赵起都不需要详细解释,随便画个图纸把大概用途一说他们就能给你造出来,甚至比想象中的还要好。

  就像这桌子旁边的火炉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起初赵起还担心没办法在青铜上开孔做烟筒,就这被四个匠人一块儿鄙视了一番,结果人家把青铜打成薄薄的板,卷成了烟筒。

  四个匠人还说这是借鉴于小少爷发明的纸张,纸张既然能卷成桶装,为什么青铜铁皮就不可以呢?赵起居然没想到这点,脸发烧的厉害,当时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堂堂咸阳青年才俊比不过几个大字不识的匠人,说出去还不得笑掉大牙?

  火炉子马上就能在大秦普及,赵起当然不满足于单纯的靠火炉子取暖,他早在赵府建设的时候就特别吩咐除了别墅之外的房子墙壁全部用干草活着泥土裹的,原因是给墙壁里头掏了拳头大小的洞,一直通到房顶上。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想要在这个时代将暖气弄出来太难了,就小小的赵府都是花费巨大的,把青铜弄成烟筒不难,但是弄成水管那是在痴人说梦,所以赵起先不打算把暖气这东西带到大秦,暖气不能用,炉子太落后,他这就想到了后世新疆的一种取暖设备——火墙。

  墙上通的这些孔洞就是为这个做准备的,后期只需要把烟筒塞进去,然后在屋子外指定的位置烧上个大火炉子,墙壁烧热了,屋里就不用再把煤炭柴火这些东西带进来,除了干净之外,也比单纯的烧炉子更暖和。

  当然今晚是没时间准备这些了,当下最重要的是陪着老夫人把饭吃好。

  饭桌上的气氛很融洽,老夫人笑眯眯的给小少爷夹着菜,白仲吃的很优雅,颇有几分秀才模样,小灵儿吃的很豪迈,左手个大鸡腿,右手个猪蹄子,啃的满脸油。

  赵起似乎在这一刻才放松下来,他大概是已经把这儿当成自己的家了吧。

  他来大秦的时候很匆忙,没有在后世带走任何东西,后世老婆的影子一直在脑海,总能时时想起这么个人,具体容颜却已经记得不大真切了,很熟悉,又很陌生。

  看着眼前的景象,他似乎想明白了什么,后世得家已经回不去了,在这里既然有了羁绊,自然要做点什么,在历史上留下些痕迹也好,说不定在两千年以后的某个地方,自己的老婆拉着孩子的手给他讲赵起的故事呢?可能还会说一句:“你爸在的时候啊,他也是像秦国的这个赵起一样厉害呢,而且,你爸也叫赵起,你说巧不巧?”

  可能,还会流下眼泪吧。

  可惜,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了,他现在只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赵起,而再也没办法成为那个孩子的父亲了。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