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3章 见到互联网鼻祖_表白被拒后把软萌校花拐回家做老婆赵青峰沈凌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姐?

  不止是中年女人一愣,沈凌瑶也是一愣。

  按照她的认知,赵青峰从没来过沪城,什么时候认识了这么个张姐?

  网络上吗?不可能啊,大蜜蜂什么事都和自己说。

  其实并不奇怪,沈凌瑶不认识张雨欣,互联网界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除了是个女老板以外,她更是奠基华夏互联网的第一人。

  六年前,她就已经在中关村颇有名气,当时,海淀南大街零公里处,白颐路南的街角旁边突然矗立起来的一块广告牌写的那句震撼人心的广告语,正是出自张雨欣之口----“华夏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

  广告牌的出现,让围观群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1996年的京城,高速公路才通两年,还是通往京城机场的,哪儿来的什么信息高速?

  他们不懂。

  这是张雨欣创办的华夏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宣言’。

  而要说起张雨欣,也是个不寻常的人物,只不过命运多舛,时至今日,英雄迟暮。

  张雨欣生于1963年。

  23岁时,来自北方的她,在华夏科技大学毕业。

  这位就读于化学系的才女,是华夏科技大学历史上,第一个女学生会主席,并且兼任诗社的社长。

  只不过毕业之后,这个别人都以为会出国深造的才女,却毅然决然放弃了出国和考研的机会,选择到‘华夏科学报’,成了一名记者。

  三年之后。

  张雨欣跳槽到华夏科学院,从事企业研究工作。

  在此期间,她真正见到了中关村的一夜崛起,和许多潮起潮落的故事。

  80年代末,正是理想与激情最为迸发的造富年代。

  当时月薪只有一百多的张雨欣,也和别人有着同样的梦想,那就是,发大财!

  许多人的商业生涯似乎都是这么开始的。

  到了1992年,张雨欣早已离开科学院,成为‘92下海派’,做策划、卖电脑、搞bb机,什么来钱快就做什么,也借此积累起了第一桶金。

  而真正改变郑雨欣命运的契机,要从1994年的漂亮国之行说起。

  那一年,欧美上网人数首次突破200万,全球互联网用户也达到了500万,张雨欣亲眼见证了斯坦福的两个大学生在车库里成立了雅虎。

  敏锐的她,感觉自己就像乘坐时空机一样。

  在‘未来’的世界大饱眼福之后,认定了发生在发达国家的事情,总有一天也会在华夏上演。

  为此。

  张雨欣特别设想了一个预想:一定会有一天,互联网就像电和蒸汽一样,改变所有人的生活。

  她确实抓住了这个机会,将‘未来’带回了华夏。

  1995年初,张雨欣从国外回来,与丈夫一起,将房产抵押出来的800万现金和贷来的700万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全部投入进互联网,成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