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坟坡子_赶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旧时候民间有老话称赶白事,也叫赶坟或叫赶坟头。这就是说谁家有老人过世了,认识的人得去吊唁,披麻戴孝跟着抬棺材送殡的队伍往坟地走,就是土话讲的赶坟头;每年逝者祭日和清明的时候,去坟头前烧纸磕头的那也叫赶坟头。

  在如今虽然政府要求农村老人死后,得送到县城火葬场火化,但人们的传统观念还是希望入土为安的,只要给村里头交够了钱后,就能心安理得埋在自家祖坟了。现今农村赶坟和以前还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曾经那棺材全得靠人抬牛拉,如今则换成拖拉机、汽车,唯一没变的就是送殡时浩浩荡荡的人群。

  那要是赶上个大户的出殡,这最前面抬棺材的人群已经走到坟地,那最后面的还堵在村口出不去,足可以想象出这送殡的人有多少。

  要说这本书的书名《赶坟》,并不是指的送殡赶坟头的意思,但绝对是跟坟地有着莫大的关系,那这话还得从上世纪的一次灾荒开始说起。

  那是在1942年的河南,前一年刚经历过水灾,第二年春天又接连遭遇冰雹、黑霜和大风,而更为普遍的则是大旱,大旱过后开始闹蝗灾,几乎是能想象到的天灾,集中在一起袭击当时北、东和东南地区被日军攻陷的河南。

  当时河南是对日作战的前线阵地,国民党河南驻军,每年要从农民手中征得大量的粮食作为军饷,天灾来时,农民手中仅有的余粮被搜刮殆尽。这种种天灾**的原因,导致后来一场特大灾难发生,那就是震惊中外的“1942年河南大饥荒”。

  要说地主家也没余粮,那平常的时候打死也不会相信的。但在1942下半年河南秋粮绝收,躲饥荒的人群走过之处满目狼藉寸草不剩,不用说像样的粮食,连那树皮、柴火、木头一类的东西都别想看见了,就是那木头桩子立起来的电线杆上也能被啃秃了。

  当时躲饥荒逃出河南的人太多,周边的省份也吃不消开始封城限制人数,还有许多人没能走出河南就饿死在路边。有传闻说有些人饿的实在是不行了那就开始吃人了,活人不敢吃只能在路边跟野狗抢死尸吃,说起来有些恶心,但足可想象出当时的饥荒有多么严重,逃难的那些人有多惨。

  让我把话再说回到这个赶坟上,河南大饥荒到底死了多少人,那是无从考证了,只是粗略估算至少有300万至500万人死于这场饥荒中,有的人运气好死后,还能遇到好心人给挖个坑埋了,但那大多数死在逃难路上的人,只能是任由风吹日晒野狗啃食。

  后来当时的民国政府,对那些无人认领的一部分尸体,进行火化处理,但大部分都是直接埋在荒郊野地,最多就是给垒个土坡,连个墓碑都没有,时间一长那些埋尸体的地方,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