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6章 重建三大营_南明:重生朱由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往归德府,让阎应元就地征召新兵入伍,昨接到阎应元的奏报,在归德府的三千营,已经兵力扩至4万多人。

  神机营朱由崧将他交给郑森,郑森自河南回来后已经升至参将。

  现在朝廷现状其实很微妙,朝廷大臣们数次上奏疏,京营部队应该由兵部负责,朱由崧将这些奏折留中不发。

  因为国库没钱,现在这些京营部队直接由皇帝朱由崧负责,征召新兵和调拨钱粮几乎不经过六部内阁。

  对皇帝朱由崧的这种做法,朝廷大臣也无可奈何。

  现在朱由崧其实也有点郁闷,他在考虑自己该如何才能有效的掌控这些军队。

  现在军营这些部队军饷钱粮都是内库发放,可以一定程度上掌控这些军队。但是这远远不够。

  自己是皇帝,总不可能亲自去训练这些军队,再他也不懂这个时代的军队训练。

  把后世的那套训练方法照搬过来就是扯蛋,这个时代作战主要还是以冷兵器为主,打仗时军阵组合很重要,这一点朱由崧是根本不懂的。

  朱由崧敲了敲脑门子,他想让郑森的神机营搞一支纯火器部队出来,但现在军器局生产装备速度也太慢了,火铳一个月产量二千都不到。

  而且朱由崧这个现代人,看到那种火绳枪,实话有些着急,都有一种想把火绳枪扔聊冲动。

  那玩意操作步骤实在是太麻烦了,射速很低,一分钟都打不了两发,这还是训练时的射击速度,如果在战时,士兵心理慌乱,怕是要会更慢。

  这种火绳枪用来守城还好一点,用来野战实在是不咋滴。

  而且火绳枪没法装刺刀,这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阵型配合问题。

  因为使用火绳枪士兵要间隔开一定距离,不能靠得太近,要不然容易把队友点燃了。

  这种松散的军阵就是在枪上装刺刀,也发挥不出太多威力,因为被骑兵一冲就没了。

  朱由崧知道这个时期毕懋康就发明了燧发枪,他已经派人去寻找了,但是找回来要经过试验,还有批量制造,加上训练所花费的时间肯定不短。

  不能装备一支纯火器部队,朱由崧就不去干涉他们的训练了,郑森的练兵方式是参照戚继光的。

  郑森是一个合格的统帅,在训练时能做到六亲不认和赏罚分明。

  现在的军营装备和粮饷,都是朱由崧派出的皇宫太监去分发,短时间内还好,要是长期这样是不行的。

  为了更好的掌控部队,朱由崧决定在军队中设一批督抚军官。

  以后就让这些督抚军官负责军队的纪律和后勤。

  这并不是朱由崧不信任阎应元和郑森,这是制度问题。

  现在京营刚刚从他手中开始组建,任用督抚军官这种制度,并不会让军中将领有多大的抵触心理。

  要是将来定了型,再派督抚军官,那才会真正的让军中将领产生抵触心理,会认为皇帝不信任他们这些将领了。

  明朝的督抚制度其实已经相对很完善了,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皇帝临时派出京卿巡行下,纠察风纪,安抚军民,或处理地方重大事件。

  明朝成化年间,巡抚之制逐渐固定,由临时的差遣措施转为为带宪衔之常设地方封疆大吏,明朝的巡抚制度也正式形成。

  明代的巡抚、总督、巡按等官职,其实就是督抚的一种制度产生的。

  但是朱由崧觉得明朝军队督抚还不够完善,不够细化。

  他打算把军队中的督抚官细分化,设从七品至从三品,这些全是副职,不统兵,只管纪律和后勤,但是能直达听,直接受皇帝管辖,主将没权处置。

  每一个百户设一名最低等的从七品督抚官,千户设一名从六品督抚军官,以此类推。

  这些督抚军官朱由崧决定从新征召,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