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章 盐引_南明:重生朱由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一环。

  封建王朝自然能看到盐的巨大利益,所以直接把盐搞成官营,由朝臣负责制造食盐。而贩卖的工作,则交由商人们来完成。

  于是盐钞法就出现了,由朝廷发行盐钞,商人们花钱来买盐钞,盐钞里面,记录了盐的产量和商人们可以销售的价格。

  但是盐钞上面,只标明了盐的价格和数量,没有期限。

  也就是,盐商把盐钞买回来以后,完全可以囤货居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盐价。

  加上朝廷滥发盐钞,每个朝代的盐钞,往往很快就会被一帮商人玩崩。

  后来宋朝的蔡京把盐钞改良了。

  蔡京虽是奸臣,但也是能臣,他搞钱就很有一手。

  蔡京在盐钞上进行了改革,提出了盐引制度。

  改革之后的盐引,分为长引和短引。长引销外路,短引销本路。最关键的是,盐引是有期限的,长引一年,短引一季。限定运销数量和价格。

  宋朝由一帮艺术家当皇帝,还能维持那么久,最大的原因就是有一帮朝臣能帮他搞钱。

  明朝初期,北面的战事频繁,朝廷需要大规模向北方运粮。就把盐引和粮食绑定,商人把粮食等物资越北方边境和军队换取盐引。

  所以这时候,朝廷甚至是直接给边军发盐引作为军饷,这个方法称为“开中法。”

  明朝中期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大量白银涌入中国,白银从明朝中期开始逐渐货币化。当年以粮换盐引,变回了以白银换盐引。

  这个制度,让盐引交易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在江南扬州,甚至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拍卖盐引的地方,类似于后来的期货市场。

  自此之后,朝廷食盐的贩卖,就交给了一些已经成型的大盐商去做。

  这些大盐商,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但同样的,这些大盐商背后,往往也有一些官场大佬的影子。

  朱由崧手里正拿着,弘光朝廷盐引的榨,看着这份榨,他心里面怒火腾腾腾直冒。

  盐引因为垄断,必然会产生腐败和低效。

  崇祯朝时一年的盐税还有三百多万两,就是满清后来大杀,特杀,杀了几千万人,满清初期的时候,一年盐引能收到五百多万两,可是他这个弘光朝廷却只有两百一十万两。

  这就很离谱了,明朝人口越来越多,盐的消耗也越多才对。

  但是明朝从开国初期到后期,盐税收入变化不大。

  弘光朝廷背靠江南,两淮和两浙都是产盐重地,而盐引税收却比崇祯时期还少了近一半。

  这简直就是欺负人,这不能忍,这事得查,就先拿这盐引开刀。

  朱由崧下旨,让户部和督察院一起去理清盐税。

  这是明面上的行动,朱由崧没指望那些官员能查出什么。

  他主要是让锦衣卫陈明遇暗中去调查。

  不知不觉忙到了晚上。

  “陛下该歇息了。”

  这时那个林嬷嬷突然出现在她面前。

  好吧,现在被人逼着去临幸后宫,朱由崧都不出是什么感觉了。

  看着那个黑脸的林嬷嬷,朱由崧心中别提多腻歪,轻咳一声,

  “林嬷嬷,晚上朕该去那位美人那里合适。”

  林嬷嬷表现的不卑不亢,用着尖锐的声音道:“陛下,阮美人,王美人和周美人都方便,奴婢一切都已经安排好,您晚上要临幸哪一位,都由陛下做主。”

  三个美人长啥样,朱由崧脑海里没半点印象。

  但是据那个阮美人是阮大铖的侄女,另外一个周美人是周书办的女儿,那这两个都是关系户。

  朱由崧决定去王美人那里。

  美人来了。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