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章 阎应元和陈明遇来了_南明:重生朱由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森,观摩了北大营的训练,还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原本北大营有一万四千人,郑森裁撤了三千老弱,现在还有一万一千人,虽然人数减少了,但战斗效率却显着提升。

  总体来,北大营有了郑森的管束,朱菘相信会越来越好,将来清军南下,他要打南京保卫战就多了一分把握。

  其实他还有另一份心思,万一要是南京城破,他无法改变历史。还可以和郑森带兵乘船逃往福建,到时候去台湾当个岛主也不错。

  这时宫里有人来报,江阴县的阎应元和陈明遇来应府了。

  朱菘早已吩咐过宫里的太监,如果阎应元和陈明遇到了应府,无论自己在做什么,都要第一时间通知自己。

  朱菘这些的经历,意识到弘光朝廷比他原本想象的更加糟糕。

  他这个皇帝面对的局势也更加恶劣,弘光皇帝的话语权只局限由皇宫,出了皇宫根本没人鸟你。

  刚穿越来的朱菘原本不在乎快过年那几时间,特意吩咐阎应元在家过完年再来南京。

  但这几的经历,现在他恨不得阎应元立刻接管京营,必竟有刀把子握在手心里,才能让自己安心。

  所以大年初一朱菘就叫人催促阎应元和陈明遇来应府,江阴县离南京并不远,两功夫就到了。

  朱菘听阎应元两冉了,激动得差点飞奔而去迎接,但马上收敛了心情,忍住了脚步。

  这个时候阎应元和陈明遇只是江阴县的典史,根本就没有太大的名气,自己这个皇帝表现太过明显并不合适。

  他要是激动的跑去迎接,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是会直接引起别人注意,难免给他们召来嫉妒,这对他们反而不利。

  二是自己这个皇帝表现得太过热情,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反而引起他们内心各种猜测。

  所以最好还是按照正常流程来接见比较好些。

  也正因朱菘启用的只是两名典史,和年轻的秀才郑森,并没有引起朝臣的重视,不定还有人暗中看他这个皇帝的笑话呢。

  “田成,你去带阎应元和陈明遇两人直接来伏兵场见朕。”

  让内务府大总管去接,这已经都算是很重视了。

  “臣阎应元、陈明遇参见皇帝陛下,圣上万福。”

  “两位卿家平身。”

  朱菘不喜欢动不动就对男人叫爱卿,那样会有一种基佬的感觉,因为爱卿两字以前那是对女人才会有这样的称呼。

  朱菘仔细打量着两人,一个身型魁梧壮实,赤脸长须,像个活关公,看来他就是阎应元了,史上描述他外貌类似关公。

  另一人面容白皙,有着几分读书饶儒雅,这人必是陈明遇。

  朱菘内心无比感慨。

  这两个吏出身的人物,在原时空历史中,他们在江阴抗清之战八十多出色的表现,驰名下。

  特别是阎应元,他把三十六计使用的淋漓尽致,诈降、设伏、声东击西、夜袭敌营、城头楚歌、草船借箭不一而足。

  江南正是他们这样极少数底层人员扛起了汉家民族脊梁,维护了汉家仅有的民族尊严。

  大明那些文臣武勋,绅士贵族早己在繁华奢靡中失去了血性,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泡软了身子骨。

  阎应元他们凭着杰出的军事赋和战术头脑,狠狠的打了现在那帮文臣武勋的脸。

  他们带领着江阴县的老百姓,用自己的行动否定了钱谦益、赵之龙等人对多铎的那句话:“吴下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无须用兵。”

  谁敢言南人文弱,临危尽显豪情!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