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6章重组内阁被打脸_南明:重生朱由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6章重组内阁被打脸

  朱由崧激动过后,很快就冷静下来,吐着气道:

  “我大明这些将士都是好样的啊,都是有血性的好儿郎,只是给足了他们军饷,打起仗都是不怕死的。”

  明朝的军饷是每季度发一次,朱由崧为了防备多铎南下,早把今年半年的军饷提前发了下去。

  “三千营守归德城月余,战死1万7千人,歼灭建奴1万余,以及投降汉军八九万,然后进入砀山大会战,追击多铎时击溃镶蓝旗,又损失5千余人。”

  “还有五军营将士,上下一心,英勇无畏,在砀山直接硬抗建奴鞑子精锐,左掖副都督胡茂贞战死,右哨都督杨承祖身受重伤,将士战死了1万8千多人。”

  “朱大典的标营3万人,战死1万余人,刘良佐部战死7000余人。”

  光是看到这一串串战死的数字,就可以想象当时的战斗是多么的惨烈,死伤这么大,居然没有被打崩。

  20多万饶战场,也就只有砀山那种一马平川的地方才能全部展开,一战就造成这么大的伤亡。

  冷静下来后,朱由崧想到了捷报中,朱大典为了鼓舞士气,让全军上下和清兵拼命,喊出了50两银子一个建奴鞑子脑袋的赏金。

  朱由崧苦笑,还好自己查抄了盐商,要不拿不出钱来赏功了。

  其实朱大典喊出50两一个人头军功,这是按章办事,并没多喊。

  明朝的人头军功制度细分得很明确了,人头按等级,北虏50两,东夷30两,西番20两,流贼10两。

  生俘北虏或斩杀北虏1人,官升一级,最高升三级——如超过3人,超过的部分只给赏银(1个50两);如果是多人共同战果,仅为首一人照此升赏,从者只给赏银。当然所有一切的前提是壮男,如果俘\/斩的是孩、妇女,只授署职,相应的赏银就要打四折,甚至是更少。

  朱由崧默默的算了算,这些赏金还是要给,砀山一战歼灭满清八旗近3万,归德守城战杀满清八旗万余。

  其实战后真正能收缴到的人头有限,军功中并不会出现有四五万鞑子人头军功,因为很多有军功的战士都死了。

  所以真正要出大钱的是战死将士的抚恤银,朱由崧决定每人给50两。

  这些为了大明朝流血拼命的将士们,献出了宝贵生命,怎么也不能比一个鞑子人头少了吧。

  朱由崧粗略算了一下,这一战光是军功赏赐和抚恤,怕是不少于500万两银子。

  朱由崧直呲牙,这打仗也太烧钱了,打了这一仗,南明一年税收就没了。

  就是他查抄了那么多银子,发完赏金,也就剩下不多了,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次归德守城战和砀山会战,可谓是立国之战。

  这一战打痛了多铎,也打痛了满清,下面精力得用在湖广一带,抗住湖广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