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7章 我希望在那一天,别人也会把我当成是_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欣慰之色。

  因为他的这个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理念。

  如果没有来扬州之前,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这世上竟然真的有亩产四五千斤的主粮。

  “你做到了,你种下的土豆,不仅给了灾民性命,还给了他们作为人的尊严。”刘伯温神情激动道。

  说实话,一开始虽然让杨宪连夜来回百里奔袭,去买报晓的坤坤,是刘伯温他的主意。

  也是他主张让杨宪争取这个扬州知府的位置。

  其本意是让他在这里做出些成绩来,好日后直上青云,同时也不乏有历练杨宪的意思在里头。

  可如今,刘伯温认为他这个作为老师的,远远不够了解自己这个学生。

  杨宪之大才,可为一国宰辅。

  这个想法倒是和朱标不谋而合了,不过朱标更加看重杨宪,认为他完全可以当大明的国师。

  “救灾计划制定的如何了?”刘伯温开口问道。

  杨宪开口回答道:“老师想来已经吃过土豆了,扬州的土豆在前些日子便已经成熟了,此时在太子殿下的安排下已经将其中一部分运往灾区。接下来这段时间,应天在内诸府之前种下的土豆,应该也会陆续成熟。”

  “到时候在运往灾区物资足够充足、充足到溢出的情况下,一切问题都能为迎刃而解。”

  这就是生产力。

  生产力的提高,能够解决这个时代绝大多数问题。

  干裂的苍茫大地上。

  灾民们排成了长龙,每一个人都脸色麻木。

  这些人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吃饱饭了,身上早就已经没了力气,谁也不知道走到哪里才是尽头,只知道跟着前面的队伍,就这么一直麻木地走着。

  仿佛这样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忽然从前方传来,走在前方的灾民抬起头,脸上先是露出错愕的神情,然后便是惊喜。

  “大明神侯、扬州知府杨宪杨大人,奉旨赈灾,施粥的粥棚就设在前方不远。”马上的兵士看着灾民们,一连喊了三声。

  然后调转马头,头也不回地往前狂奔而去。

  这些灾民们,在听到前头不远的地方,有粥喝,一个个眼里立马重新迸发了生的希望。

  然后疯了一般,往前尽自己最大的力气跑去。

  只是实在是没了力气,他们的跑,看起来与走没有任何区别。

  三晋之地的救灾粮根本不足以让他们活命。

  因此这些灾民们是一路往南逃荒而来。

  毫无疑问,没有任何一个州县,能够收容这么庞大的流民大军。

  沿途,所有城池的城门,都静静关闭,只在城外设了粥棚。

  今年大灾之年,南边受灾情况确实要轻很多,可他们也仅够自己百姓活命,每个州县粮仓的储备粮食,都是相对有限的。

  各个州县能够拿出来救灾的粮食就那么多,这些灾民一路走来,对此早就已经一清二楚。

  因此他们认为前方施粥的地方,与他们之前走过的每一座城池没有任何区别。

  吃的就那么多,去的晚了,或许连米汤都不会再剩下了。

  另一边。

  扬州府衙,刘伯温看着杨宪拿出州府地图,然后用笔在上头划了两道线。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