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5章 只不过是一颗转动的齿轮而已_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月时间过去了,这些江南纺织商人们,等得他们两眼通红,满是血丝,还是没能得到明记纺织厂的棉布涨价。

  不仅如此,他们还跟着失去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棉布市场。

  这些江南财阀,也不是傻子,与之相反一个个人精似的。

  亏本买卖这种事情,十天半月已经是极限。

  更何况明记纺织厂如今这个出货量,如果是亏本在卖的话,换成他们三五天都支撑不了。

  因此在他们看来,明记纺织厂一定是使用了什么他们不知道的新的纺织技术。

  就像当年的黄道婆一样。

  黄道婆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流落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在崖州一待就是整整40年。

  在这四十年期间,黄道婆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并加以改进,总结出“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织造技术。元朝元贞年间,返回故乡,教乡人改进纺织工具,制造擀、弹、纺、织等专用机具,织成各种花纹的棉织品。

  可以说黄道婆一个人,就对促进长江流域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后人誉之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

  在这些江南财阀眼中,只有这种情况,事情才说得通。

  一些人便悄悄将主意打到了明记纺织厂头上来。

  只可惜对于核心技术,明记一直以来都是重点保护。

  虽然明记纺织厂的女工们,如今都对明记忠心耿耿,将这儿视作是自己的家。

  可毕竟人这么多,足有数万人,难免其中一些人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

  可就算是他们就算是买通,纺织厂的女工也没有用,因为在杨宪的流水线生产体系里面,工厂里头每一个人都只是这座大机器的一颗齿轮而已。

  她们无法看到整件事情的全貌。

  举一个例子,就像是铸剑,以前铸剑师从选材、挖矿、冶炼、锤打.都是一个人完成,有些铸剑师一辈子也许也就铸一把剑。

  而在明记各种工厂里面,你分到的工作很可能只是拿起手中的锤子往下面锤一下。

  铛!

  就这么一声,你甚至有可能连自己在做什么都不知道。

  天知道你自己是在铸造什么,菜刀、镰刀、还是锄头、铁锹。

  而真正掌握了一些核心技术的高层人员,都是扬州最老的班底。杨宪是他们的救命恩人,自然不会因为这点钱而出卖老东家。

  在尝试过各种办法都无法奏效后,眼看着自己的棉布市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一步步蚕食,江南财团们联手请出了一个人。

  当世大儒,宋濂。

  身为浙东四夫子的宋濂,本就与江南财团有联系。

  可以说,纵观整个大明历史。

  大明清流文官与江南财团之间都有着说不清的暧昧关系,利益上也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点从洪武之后,各朝代是否开放海禁一事上,就可以看出端倪来。

  宋濂一大把年纪了,原本也不想参与到这种事情中来,只是当他听到对象是明记商行时,那双浑浊的老眼立马冒出了精光。

  将此事应承了下来。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