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9章 轻工业区的设想_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到明朝中期。

  可基础却是在洪武年间打下的。

  这一点还得夸一夸老朱同志。

  朱元璋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皇帝,同时他也是一个优秀且有远见的农民。

  元末明初,经过20多年的长期战争,中原地区已经满目疮痍,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摆在朱元璋面前的是增加人口、恢复生产,他先后出台多项措施,减免租税、开垦荒田、兴修水利等等来增加人口、恢复生产,他还下令每年考核农桑作为官员的年终考核,不合格者会被降罚。

  朱元璋特别重视经济作物的种植,出台法令规定农民必须拿出一部分土地种植经济作物。

  早在立国之初,朱元璋就曾下令,凡有田地五亩至十亩的农户,必须有半亩栽种桑、麻、木棉,十亩以上者加倍。如拒不执行,还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这样一来种植棉花的面积就大大提高了。

  如今已经是洪武八年。

  这个基础已经打得很好,也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

  杨宪这个时机发展纺织业,正好顺便摘桃子。

  如今明朝国力每一天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南方地区,以扬州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百姓们一个个更是朝着小康的大道上奔跑。

  随着百姓们慢慢富裕起来,原先的麻布就会慢慢被淘汰,对棉布的需求就会跟着逐年增大。

  到时候整个大明市场有多大,简直无法想象。

  等待刘坤去调研全国棉花种植情况的这段时间里,杨宪则是依托系统,划出几套能够借助水力的纺织工具,然后让明记手底下的木匠对照着进行批量打造。

  京城那边。

  朱雀街,最繁华的大道上。

  一座两层楼,七进宅院的府邸前,挂上了一块崭新的牌匾“大明银行”!

  银行大门前两侧站满了各级官员。

  站在中央的是杨思义,此时他那张老脸是面带笑容,满目春风。

  杨思义也算是跟着朱元璋的老人了,当时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专门设置了负责钱粮的司农卿,这一职就是由杨思义担任。

  为人兢兢业业,一身正气。

  因此这次创办大明银行,负责具体业务的主官,朱元璋第一个人选就想到了他。

  杨思义也算是专业对口了。

  其他的各级官员,很多都是直接从各部抽调,以户部居多。

  当然银行最主要的员工,还是账房先生。

  杨思义看了一眼天色,抬了抬手,示意吉时已到。

  噼里啪啦——

  紧接着代表着开业大吉的爆竹声响起!

  爆竹声中,在场的官员们,一起鼓掌,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杨思义站在银行大门口,抱拳感谢各位前来观礼庆贺的京城各界名流。

  爆竹声结束后。

  杨思义大声开口道:“各位,大明银行,正式开业了!”

  “我们大明银行,其主要经营的业务,与私人钱庄一样,不过我们提供的服务更加全面,更加规范,也更加的靠谱!”

  “私人钱庄,你们找它存钱,需要给钱庄交利息,而我们大明银行则完全不需要!”

  “私人钱庄,你们找它借钱,你们起码要五分利以上,而且私人钱庄毫无信誉可言,有时还会直接坐地起价,而我们大明银行不会,我们全国统一,只收取三分利!”

  祝兄弟们姐妹们冬至快乐,大家冬至吃汤圆还是饺子,作者君两样都吃了

  今晚过节,只有一更,明天更新回复正常。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