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7章 军器局第一任局长_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大,看得更远,听得更清楚,记忆力更好,过目不忘等等

  杨宪想要知道,等到这个量达到一定程度,是否能达到质变。

  大明如果向外扩张,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子民,这些子民能够给杨宪带来更多的功绩点。

  军器局早在两年前在杨宪的建议下便已经成立。

  只是由于草原那边停战,再加上国内灾荒等等原因,导致军器局发展并不理想。

  可即便如此,基础却是早在两年前便已经打下。

  这两年间,朝廷方面,召集了全天下对火器有造诣的能工巧匠,让他们专门对火器进行研究。

  等于说,人才储备已经有了。

  现在让杨宪任军器局局长,杨宪一上来,就出台了多条改革措施。

  加大奖赏力度,针对那些在火器研究改良上有突出贡献的人,给予奖赏。

  甚至可以给他们一个官身,用以庇荫子弟。

  针对研究上的一些问题,和玻璃厂的情况一样。

  杨宪同样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比如要求所有工匠记录每次的实验记录。

  整个研究实验过程中的任何变化、所获得的任何正常或不正常的观察结果等均须如实记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科技发展。

  当然了,由于时间紧,杨宪必须得立马拿出有效成果。

  他直接把目光放在了步枪上。

  这个时候的大明,如果能够把步枪造出来,那绝对会让大明军队的战斗力提升十个台阶都不止!

  到时候别说平推草原了,上帝之鞭最终会挥舞到什么地方,天知道。

  实际上,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步枪的原型。

  在当时,叫做突火枪。

  其基本形状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乍一看有点像后世我们过年过节放的烟火,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能射出弹丸。

  发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弹丸最大射程可达300米,有效射程达100米。

  中国发明的突火枪是所有现代管状喷射武器的鼻祖。

  1260年蒙古帝国的军队在叙利亚作战中被击溃,阿拉伯人缴获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一系列火药武器,从而掌握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

  之后的时间里,阿拉伯人与欧洲的一些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战争中阿拉伯人使用了火药兵器,例如阿拉伯人进攻西班牙的八沙城时就使用过火药兵器。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欧洲人这才逐步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

  因此热兵器的发展,原本我们国家才是处于领先地位的那一个,只是后头落后了而已。

  而发展到了现在的明朝,随着火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突火枪已经迭代到了火铳,而火铳也就是步枪的前身。

  火铳,有时又称火筒,属于火门枪。

  其原理很简单,用白话讲就是将火药装在管型的器皿里面,然后点燃产生气体,紧接着会出现爆炸,依靠爆炸产生的能量,射击弹丸。

  通过弹丸对敌人造成大量杀伤。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