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5章 用距离换力_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轨道上,一辆疾驰的列车正在朝着前方定远驶去。

  而这条轨道,将会一直通向朱元璋的老家,凤阳。

  单靠扬州如今的摊子,杨宪想要将轨道铺往全国各地,不说人力、管理等一系列后续问题,单是财力也不足以支持。

  即便如今杨宪的扬州已经可以说是富得流油了。

  搞基建永远是最费钱的。

  拿后世国内修建高速公路为例,通常来说高速公路每公里的造价在5000万到1个亿之间,而高速公路的建设距离(标段)一般会在100公里以内,这意味着你要拿100个亿才能完成高速公路的建造。

  从立项、审批、征地、建设,整个过程持续的时间少说也得三五年,遇山开山遇水架桥,顺利的话七八年就可以通车然后坐着收钱了,不顺利的话10年以上也有。

  除了建造的费用,还少不了维护费用。粗略估算,100公里的高速公路每年维护费用在8000万左右,含道路养护、机电维修、人员薪水、等等。五年一中修、十年一大修的成本另算。而大修的成本甚至可以占到路面造价的三分之一。

  那么,这100公里每年的通行费能收多少钱呢?按5毛钱一公里的话,假设每天有5万辆车通过,每辆车缴费50元,这样算下来一年所赚的费用大概在9亿。刨去每年8000万维护费,大概是13年回本。可不要忘了,高速公路五年一中修,十年一大修。这13年时间,又要产生几十亿的成本。

  也就是说即便高速公路收费已经如此高的情况下,回本仍旧遥遥无期。

  一些地方甚至,还会出现连年亏损的情况。

  轨道列车的修建成本自然无法与高速路相比,赚钱的能力同样无法与之相比。

  这个时候,就需要朝廷的支持。

  只是如今,大明国库真的太穷了。

  虽然杨宪已经接连打下几针强心剂,可想要让其发挥效用,还得需要一段时间才行。

  如今只能是静待时间。

  杨宪原本也是这样想的,可这天朱标突然跑过来说,要杨宪的列车局尽快打通通往北平的轨道。

  经费花销方面,朝廷会一力承担。

  有这样的好事送上门,杨宪自然不会错过。至于朝廷这笔钱从哪来,他一时间也没去细究,只当是朝廷这些时日通过和西域售卖琉璃器所得。

  至于为什么,朝廷这边会急于修路。

  为的自然是打通,北地边防的后勤运输。

  有了轨道列车存在,到时候北地边军将再无后顾之忧。

  “北边形势又紧张起来了吗?”杨宪开口问道。

  要知道距离上一次打退犯边的草原骑兵,这才没安稳两年。

  而这两年通过羊毛贸易,按理来说草原那边百姓们的生活也该是越来越好才是,这个时间点,没道理再寻衅大明国境。

  朱标神色凝重,点了点头,开口道:“杨卿,猜的没错。根据边地的探子来报,王保保方面有动兵的迹象。我们这边,必须早点做好准备。”

  王保保?

  杨宪点了点头,看来北元那边虽然已经没落,可还是有有脑子的人在的。

  知道再这样发展下去,过个十几二十年,到时候他们就算是想要反抗,怕是都没有反抗的能力了。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