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4章 上山下乡_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片一片地录画下来。录画的方法,都在图后面。你们这些人都是聪明人,一看就会。”

  “关键是,你们要吃得起苦,舍得跋山涉水。还要有细心,有耐性!”

  “你们如果能把一个县的鱼鳞册,全都录画下来,这可比你们中举入仕可要难的多了。”

  众士子再拜,高声道:“禀皇上,臣等一定录画好鱼鳞册。”

  “出发吧,咱们一年后见。”朱元璋朝着众士子,一挥大手,开口道。

  大明第一届恩科新晋的三十六名进士,人人都带着任务下去,他们彼此之间亦是竞争的关系。

  而这同样是朱元璋对他们的一次考验。

  只有通过了这次最终的考核的人,才会成为老朱的心腹,因为他们之前所做的种种举动,已经让他们得罪了那些勋贵大户,让他们无路可选了。

  而这批人就将成为老朱投入朝堂的第三股势力,用以牵制淮西与浙东党。

  临行前。

  朱元璋特意叫住了李进。

  “李进啊,之前答应你让你去扬州跟在杨宪身边学习锻炼的事情,怕是要先行搁置了,你不会怪我吧。”朱元璋开口道。

  李进连忙回礼道:“为国分忧,是臣应尽之职。”

  “好,很好。”

  看着李进敬着自己的样子,朱元璋还是很满意的,在他看来,杨宪哪哪都好,就是在这一点上稍有瑕疵。

  李进这娃这点就做得很好。

  朱元璋伸手拍了怕李进的肩膀,开口道:“李进,这次咱特意把你给派到咱凤阳老家,你到了之后,每到各县,把当地的民情、政事、官吏优劣、年景丰灾,全都给咱写个褶子呈上来,直接呈给咱。”

  “臣遵旨。”

  “好好干,咱看好你。”

  自从有了京扬轨道列车之后。

  太子朱标来扬州,来得便更勤了。

  当然不仅仅只是朱标,还有源源不断的商品物资从扬州运往京城,京城那边那些闻风而来的勋贵官员们,则是纷纷亲自登车感受其新奇。

  在看到巨大的列车一次性装载数万斤的货物,并且以堪比八百里加急的速度疾驰时。

  这帮子勋贵官员,都给惊得瞠目结舌。

  轨道列车自然不是免费乘坐的。

  这么多站点工作人员的薪酬,轨道列车日常维修保养,战马的损耗,等等没有一个地方是不用烧钱的。

  在杨宪的建议下,继羊毛加工制衣司后,朝廷又一个新的部门列车局随之成立。

  无论是沿途站点的工作人员,还是轨道维修保养的工人,就算是列车上负责清洗马桶的阿姨,也全都有了正式编制。

  要知道这些人里头,很多去年都还是逃荒的灾民,如今摇身一变,也算是公门中人了,能吃上一口皇粮,再不济这一辈子也总算是饿不死了。

  在朱标强烈要求下,杨宪顺理成章成为了列车局的首任局长。

  如今第一批参与京扬轨道修建的这些老人,自然便成了局里的骨干。

  日后这些人在通过考核后,都是要派往各地参与当地的轨道列车的修建工作的。

  列车局的事情理顺了之后。

  杨宪终于腾出手,有功夫开始搞玻璃了。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