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1章 沉默,沉默,还是沉默_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1章沉默,沉默,还是沉默

  李进看着眼前的考题,整个人顿时就傻眼了。

  他先是下意识放下手中的考卷,擦了擦眼睛,然后再看一遍。

  确认自己没有看错后,李进心里开始为先前那位因为夹带被取消考试资格的仁兄感到不值了,要是知道这次科举的考题,那位仁兄非得气吐血不可。

  就眼前这些考题,就算是放着给他抄,他也没有地方抄啊。

  谁还会冒险去夹带啊!

  回过神来,李进开始认真审题。

  第一题:

  如果你是去年三晋之地的一个县令,面对灾情时,你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紧扣时事的一道题目。

  这是要将自己代入县令视角吗?

  经过短暂的震惊后,李进此时已经完全回过神来,毕竟此时的他已经经过了杨宪新学的洗礼,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很快。

  李进认真想了想,单论选拔人才角度出发,这个问题确实要比以前那些四书五经题目立意要来得更高,更有实际意义。

  这题目看似不难,可要是没有足够的底蕴积累,是绝对答不上来。

  很多读书人,怕是连什么叫做真正的灾情都没有深刻体会,他们对灾情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易子而食这鲜血淋漓的事实,在他们眼中也只是四个轻飘飘的字而已。

  无法认识到事情的严峻,同时也看不清自己。

  这道题不仅要求考生认清灾情的严重性,同时也要清楚知道自己身为一个县令究竟能够做到些什么事。

  相比于李进。

  其他人反应就没有这么快了。

  这个考题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这种突然变化的问答方式,让大部分考生都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因为这对他们的惯性思维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我还没当县令呢,又怎么知道面对灾情县令该怎么做啊?

  虽然大多人都是想当然的答案。

  不过起码这一题,考生们还不至于无从下笔,一二三总是还能写得出来的。

  第二题,就更加不友好了。

  如何快速实现国库充盈?

  考生们傻眼了,前一题让他们代入县令,这次是让他们直接当户部尚书,当中书省的大佬吗?

  如果前面如何救灾,他们还能写几句的话,这题难度显然更大了。

  李进沉思了片刻,将这题的解题角度定在了税收,这也是大部分人的想法。

  李进忽然想起了他在扬州小学当老师,与杨宪吃饭聊天的时候,从对方嘴里听到的只言片语,两只眼睛忽然亮了起来。

  不过他并未急着答题,而是继续浏览起考卷剩下的考题。

  果然,所有考题全都跳出来常规套路,着力于现实实际。

  除了这份策论考卷外,第二份综合性考卷涉及的知识就更杂了,有问五谷的,有问律法的,甚至还有涉及水利之类专业性极强的问题。

  这都是些什么奇葩考题啊?

  为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