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8章 科举改革_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苦。

  可人家太子都没说苦,他们自然更加没话讲了。

  夜色中。

  一辆从马车从京城北门而出,直奔扬州而去。

  扬州。

  府衙。

  当杨宪听了朱标的讲述后,心里还是小吃了一惊。

  他没想到,朱元璋竟然真的取消了四书五经的八股取士。

  看来朱元璋骨子里,还是一个英名雄主。

  当他知道世界之林,还有强国环伺时,激起了他的雄心壮志。

  在这雄心壮志前,钳制思想这种事情,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

  “杨卿,如今父皇虽然暂时打消了用四书五经取士的想法,可现在问题到了我这边了。为了大明长远发展,科举势必还是要继续进行的,杨卿既然指出了问题所在,想必对于如何为国取士必然也早已经有了办法了吧。”朱标开口道。

  对于此时的大明而言,自然无法生搬硬套后世的公务员考试那一套。

  申论即策论,倒是可以保留。

  他想了想,决定结合后世的高考。

  “量才而用,专业取士。”杨宪沉思片刻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朝廷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便选拔什么样的官员,比如需要发展农业,就需要出与农业相关的卷子。比如需要发展经济,就需要出经济算学一类的卷子。水利、断案、天文.等等不一而足。”

  这与后世大学选专业的情况类似。

  对于一个人来说,毕竟人生的长度是、时间有限制,而学海无涯嘛。

  因此需要提前决定一个明确的方向。

  “对于朝廷来说,真正需要的是这些能够为百姓干实事的官员,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当然如果选拔的是县令这种综合性官员,则可以选择以策论为主。”

  杨宪继续补充道:“为了避免一些人除了专业性知识,其他一窍不通的情况,可以增设一门普科,考试内容可以为公共基础知识。这样也起了一道保险,起码确保了这些人的基本素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听了杨宪的话,朱标眼前一亮。

  不过随即又将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这样一来整个科举涉及面太广,工作量实在是太大。

  杨宪又给出了解决的方案。

  “科举没必要和之前一样三年一次,可以每年一次,但每年无需所有科都进行招考。当年朝廷需要哪方面的人才,或是有官员空缺了,再进行招考就是了。”

  这已经是杨宪能够给出的最好的方案了。

  朱标在心里仔细一琢磨,眼睛立马亮了起来,赞叹道:“不愧是杨卿,总是能够想到好法子。”

  “殿下,不要笑的太早了。”杨宪看朱标如此开心的样子,忍不住泼了一盆冷水。“科举如此改革,必将遭到天下儒生的强烈反扑。”

  听了杨宪的话,朱标果然冷静了下来。

  身为当代大儒宋濂的学生,对于自己这个老师的脾气,朱标再清楚不过。

  如果真的推行这样的科举改革,他已经可以想象到时候他的老师会说什么话了。

  朱标越想,脸色越白。

  这改革的阻力之大,简直难以想象,一不小心或许就要捅破天了。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