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六章 打算_学霸神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名。是一份影响因子已经达到7.696分的期刊。宗旨在于发现新的化学理论,追踪化学领域的最前沿。其为周刊,每年有13000篇各种不同的领域的论文、简报等内容刊登。

  但不是说在13000篇论文这种基数庞大的论文期刊上发表文章就一定是一种简单的事情。JAM的论文依旧非常严格,秉持这一贯的原则,所以并不是想上就能上的,而君信却说的轻描淡写,实在是让坐在他对面的两位教授有点不知所措。

  君信并没有注意到两位教授的异样,可能就算注意到了也不会放在心上。如果研究方向已经确定了,研究的思路甚至也能有,最重要的是,研究的时间也是相对非常充足的,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都做不出成绩来,那么这个实验室也就没有必要留着他们了。

  三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张教授和许教授两个人便离开了,而君信也抽出难得的时间处理自己这段时间积压下来的工作。

  说是积压,其实也没有什么事情。只不过是处理这一段时间因为忙于化学实验室组建的事情而落下的一些通信。

  80年代的中国,电话的使用相对来说并不算很普及,使用电话的人家也大多数是那种非富即贵。而且一般电话在平时的生活中用的比较少,只有在紧急的情况下才会使用。所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大多数都是以书信通讯的形式进行的。

  君信是水木大学数学研究所的正式员工,是教授级别的研究员,本来自然会安装一台电话。不过知道这个办公室电话的除了数学所的几位教授和学校高层,其他的人还真的不知道。

  就算是在国际上,事实上知道君信的办公室的电话号码的人也不是很多。除了因为要经常性的与国外的一些数学家保持联系了解数学界发展的最新状态外,而将自己得号码告诉了几位数学家,其他的并没有人知道君信的号码,但是因为其发表的论文中包括了自己的通讯地址和单位,所以最后很多都是以信件的形式寄到了水木大学。

  而随着莫德尔猜想被越来越多的数学家认可,在世界数学前沿,君信这个名字也是广为人知的了。使得国内外有许多的数学家或者一些数学研究者经常写信给君信讨论一些数学上的问题。

  80年代,是人们结束了黑暗的沉沦,面对西方未知和显得迷茫而不知所措。君信便成了中国数学界中的一代传奇。

  年少有才这样的话已经不再出现在人们的口中,对于文章能在国际上最顶尖的杂志上发表的君信,许多的青年人都将君信当成了偶像,继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大批大批的信件。

  刚开始的时候,君信收到的信,都是一些专业的数学家寄过来的信,但是到了后来,越来越多的数学爱好者也开始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