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六章 使者_王国的建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法统。

  有什么比起拥戴前朝旗号的遗民邦国,改旗易帜更好的事情呢?

  对于异域的兄弟之邦,新王朝派出使节并没有指望有多少利益可,出行只是为了维护王朝的正统罢了。

  所以当父亲焚毁那份皇帝诏谕的时候,并没有多少的犹豫。

  使团已经覆灭了,它的旗杖、它的官玺、它的国书、它的礼物都已经被人掳走,单凭一份诏谕,又能增加多少说服力呢?

  如果那个兄弟之国里面真有可以托付之人,那么他一定会很聪明:他不需要一张纸来证明自己,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新的法统声明。

  使者发现春申地区的唐国,已经自去帝号,称王了。

  这对于新王朝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示好。

  至于唐室的姜姓,也并非原来唐王朝的皇姓。

  关于唐人遗民立国的历史驳杂不清,这位献宝人没有他父亲的学识,他虽更加聪明、强健,但却不足以从那些唐史中寻找出蛛丝马迹。

  他推测,最初迁徙的时候,的确是有唐皇室随同其中的,就如同故土的唐皇室成员远窜海外建立邦国一般。

  但是不久后,姜姓就取代了唐皇族,成为了唐人遗民的首领。

  姜氏来自何处,使者无从考究,他听父亲说起唐时的故事,听说过西北大族姜氏,但不清楚如今唐王是不是来自其中。

  不过唐皇族既废,又自去了帝位,如今海外遗民建立的邦国于故土已经没有了利害关系,只剩下了手足之情。

  姜氏可以代唐,未尝不可有新姓代姜。

  只是父亲临死之前,却告诉过使者:若要得到故土册封,新唐主需要自去帝号,称王称藩,遥对故土称臣。

  前两点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如今的唐地已经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对故土称臣这一条,却可能引起麻烦。

  使者与父亲不同,父亲来自遥远的故国,身受皇恩,对于这样的法统次序非常重视。

  使者本人却更加灵活一些。

  他前去面见那位章白羽的时候,心中时常疑惑:如果要求他对一个遥远的君王称臣,故土能否有这样的威慑?如果不要求对方称臣,父亲和那么多枉死使节的遗志,究竟如何完成?

  使者当然知道,他和父亲两代人西行万里,受尽苦难而百折不挠,心中支撑下来的,恐怕就是一份纤细如丝的故国之思。

  若是故国之思已经断绝,那么这份坚持本身,就显得无谓了。

  忧愁和苦恼让使者的内心难以平静。

  有些时候,他甚至会想到,故国的君王是否还记得几十年前他派出去的那些人?即便君王(很可能现在已经是他的儿子或者孙子登基了)还记得,对他又会是怎么样的态度呢?

  父亲是故国的士人,君王有令便仗剑西行,最终殒命异域,既没有看见兄弟之邦,也没有回到父母之国。

  他自己呢?

  他只有一半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