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3章 舍得一身剐_我有一个废土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好的。”叶绵点头,随即担心道,“他会不会泄露我们的商业秘密?”

  陈晓:“肯定会的,既然上市销售,就要做好泄密的准备,不过,当初我们是分了多个实验组,每个组的分工不同,彼此之间不允许交流。”

  说到这里沉吟一下,“薛晓峰也只是对他负责的那个组比较熟悉,其他组的工作,不在他职权范围内,想要完全破解,起码要2-3年的时间。”

  反正已经申请了专利,除了阿三,其他国家多少还守点规矩。

  叶绵:“也只能这样了。”

  陈晓:“薛晓峰走了,那诺兰生物不能停下脚步,继续扩大招聘范围,同时要新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

  “需要这么急?”叶绵问道。

  陈晓:“国外对大数据和医疗的结合已经有了很深研究,咱们必须奋起直追,未来制药的机会就在于此。”

  叶绵点头,“咱们的积累有点少,现在开始投入,就是一个无底洞。”

  现代制药业三块基石:找到治病原因,建立动物疾病模型和使用系统性筛选。”

  研发新药是从0到1的过程,用化学手段设计新药物。

  但这个设计不是从0开始,而是有一个模板。

  每个制药企业都有自己的化合物库,里面既有天然化合物,也有制药公司多年积累的人工化合物。

  研发新药就是从这些化合物中筛选出最合适的。

  叶绵之所以说是无底洞。

  因为,1990年时,筛选一万个化合物就能找到一款新药。

  而现在,根据最新的公开数据,药明康德新药开发公司提供给客户筛选的化合物,超过了800亿个,而且很快就达到1000亿个。

  这么多化合物,如何建立化合物库,如何筛选出准确的化合物?

  只有靠人工智能。

  陈晓点头,“即使是无底洞,也要迎头赶上,对于制药企业来说,这是必须承受的命运。”

  叶绵点头,“好的。”

  女人在关键时刻的决断还是差点。

  虽然她知道,只要能找到快速准确的筛选方法,就能带领制药业从量变走向质变,完成新一轮产业升级。

  还是下不了决心。

  这不是几个亿、十几亿、几十亿的投入,而是以百亿为单位,持续长期投入。

  陈晓:“人工智能目前还处于学习和尝试阶段,咱们还有机会。”

  这么多数据,必须让电脑替人做出决定,让电脑告诉人们,什么样的化合物才是成药性最好的化合物。

  叶绵:“从最近发表的学术论文看,通过数据学习,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条件下,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可以在数据界定的化学结构空间内,找到或设计出符合一定要求的全新化合物。”

  虽然以目前分子科学发展水平看,还无法预判某个结构的化合物,具有什么理化性质。

  需要在动物模型上进行筛选。

  但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