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阴谋与阳谋_科举之男装大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以想见,陆允明健在以及真实汴州袭击宰相事件始末传回朝廷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害得多少军政首脑不得安眠,引得多少势力或蠢蠢欲动或潜藏蛰伏……

  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府一边在等朝廷消息,一边也在做着筹备——若与宣武军交战,武宁军必然是排头兵,故而武宁军一方面加强训练,另一方面,主将们则在商量战略战策。

  王悦一方封疆大吏,年长陆允明十来岁,也是皇帝亲信,却唯这位年轻宰相马首是瞻。

  其实早年也曾别过苗头,都是士族子弟,一时俊彦,王悦门荫入职,陆允明科举及第,王悦走武官路线,陆允明则是文官,陆允明在朝中崭露头角的时候,王悦已经是从四品中府折冲都尉了。

  当时看陈相对他器重的样子,王悦也颇为不服气,但时间久了,处得长了,自然就生出些佩服来——陆相这人啊,不只聪颖悟达,还骨头硬,有担当,所谓“内不虑身计,外不恤人言”①,别的不说,就说这次因运河漕运江南粮草而置己身于险地的事,就让尚武尚勇的王悦佩服不已,这是真汉子!

  王悦琢磨着,以皇帝对陆相的信重,很可能会委派他作为招讨黜陟使,全权处理汴州事宜,所以也甭矫情了,直接请陆允明来主持军议。

  事关重大,陆允明也不推辞,与王悦共坐上首,行军司马常贺、都知兵马使何达等军中上层都在,判官吴焕作为后学小子,只有听的份儿。

  何达是个豹头环眼的大汉,声音也大:“这两年,宣武军那帮小子多次在汴州、徐州交界之处挑起事端,若不是都督嘱咐忍让,我早让他们有来无回。这回是很该教训他们一番。”

  几个武将纷纷附和,说起与宣武军的恩怨,颇有点群情激昂的意思。武将们的意见是,以武宁军实力,不用惧怕宣武军,直接正面作战即可。

  行军司马常贺是进士及第的文臣,笑道:“诸位将军稍安勿躁,稍安勿躁。正面战起来,固然能给宣武军以巨大打击,但武宁军必然也有伤亡。”

  常贺对陆允明和王悦行礼道:“下官有两策,可减少本军伤亡。”

  “劳之尽管讲来。”王悦笑道。

  “汴州生于水,亦可亡于水。都督只需阴使人去掘了汴河堤坝,引水灌城,汴州必乱,我们此时攻之,一击则溃。”

  王悦面色一变,掘河堤灌城这种事,春秋战国时候不知有多少,也算个经典战策了,而且成功率极高,但水火无情,这会让一城甚至更广大的地方生灵一片涂炭,汴州百姓亦是大唐子民……这个计策不能用。

  陆允明只是含笑听着,并不表态。

  看王悦面色,常贺笑道:“某固知陆相与都督都怀着悲天悯人之心,故而还有第二策——围而不攻。”常贺解释,因去岁江南大灾,汴州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