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一章 内部问题_人在三国,朝九晚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就是这些人。

  然后,问题也就来了。

  对于这些人来说,就算是曹操赢了,又能怎么样呢?

  或者说,就算是曹操赢了,说不定他们还更好了呢?

  事实上来说,对于他们来说,投降的够快才是最要紧的。

  因为只有他们投降的够快,他们才能突破百人长这个限制,进而冲到另外一个阶层。

  也就是领兵二百,被称之为军侯的曲长。

  其实从军侯这个称呼,就已经能够看出来一些东西了。

  毕竟,什么叫军侯?

  军中之侯。

  侯是什么?

  世袭罔替!

  没错。

  以曲长这个位置来说,只要天下不出现太大的变化,几乎都是世袭罔替。

  而屯长,也就是百人长这一级别而言,却是不太可能实现世袭罔替的。

  为什么?

  这个问题解释起来很麻烦。

  总的来说,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了。

  一般而言,一个曲,也就是两个屯的兵力,往往都是从一个县征召而来的。

  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县当中出了两百名兵员,那这两百人则必然会被编到一起。

  这其中的原因有二。

  一是便于指挥,二是更上面一层不能被打乱……或者说,军队构成就算再怎么复杂,也都不能影响到军司马这一级别,不然的话,军队的战斗力都是要被打一个折扣的。

  为什么?

  俩字:制衡。

  更进一步来说,汉朝军制往往都是两个曲为一部,由军司马统帅。

  说的更简单一点就是:军司马必须要能制衡下面的两个曲长,因为只有如此他才能够领好一部兵马。

  或者说是帮着校尉领好这一部、两曲、四百人。

  说到这里,应该明白了吧?

  没错。

  汉朝作战的时候,往往都是以校尉为主力的。

  而一个校尉,多的时候领五部,也就是两千人;少时则领三部、四部,也就是一千来号人,或者两部八百人。

  然后问题也就来了。

  如果军司马不能制衡下面的曲长了呢?

  那这个几乎必然空降的校尉,他还怎么打仗?

  再下面来说,一个县的两百人,总也是要有一个领头的吧?

  要是为了方便起见,将这个领头的变成世袭罔替……

  应该也是很正常的吧?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曲长被称之为军侯的原因所在。

  他们显然更有价值。

  或者说在那两百人当中更有威望。

  那什么样的人才会在一个县内的两百人内更有威望呢?

  不是世家。

  不是豪族。

  大概率会是那些较大的地主。

  如此一来,军中的战斗力来自于哪里,应该已经很清楚了吧?

  是的,就是来自于地主,或者说是来自于地主家里的佃农子弟。

  但这其实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因为地主的子弟想要坐稳军侯的位置,就必然要有一定的威望。

  换句话来说,平日里最舔着那些地主的佃农,往往都能得到更好的照顾,有了好处的时候,他们领,有了坏处……也就是需要服徭役的时候,则是让那些不听话的人上。

  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时间一旦长了,那将是个什么形势?

  是的,人人都会舔着地主,人人都会把地主当成天一样的存在。

  更为可怕的是,他们还会借助这种威望,不断地实施一些没有人性的行为。

  比如圈地兼并。

  你不卖?

  小心老子让你去当兵!

  小心老子让你去徭役!

  小心老子……

  这样的情况下,谁还敢不卖?谁还敢跟地主作对?

  就算是一县之长,面对这样的一户人家,往往都是要低头认怂的。

  这便是封建时代的兵员制度了。

  看起来好像很正常,可事实上来说,这种‘正常’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了战事,军队的战斗力就很难保证了。

  这对于刚刚起家的刘备集团来说,那伤害可着实是太大了。

  甚至可以说,完全就是在挖根!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