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8章 渗透_北宋大法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38章渗透

  张斐的这一次“无意”捐助,在这个初冬时节,拉开了一场教育改革的序幕。

  可话又说回来,教育改革,在宋朝其实早已经发酵,庆历新政,就刮起了一阵学术改革热潮。

  主要就是范仲淹提出的“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改革主张,改革当时教育系统,一改当时崇尚辞赋的浮浅学风,重经义、重时务、重实际。

  如今的王安石、司马光,也是在走这条路。

  简单来说,就是要务实。

  如汉唐的“章句注疏之学”,实在过于腐朽,已经严重制约儒学的发展。

  这还真不是范仲淹、王安石的个人理念,而是士林中普遍的需求。

  在历史上,王安石也是给予汉唐的“章句注疏之学”一记重拳,令其在之后的数百年一直萎靡不振,直到清初才卷土重来。

  而张斐的到来,只不过是在其中添加了一场教育竞赛。

  赵顼似乎也比较满意这种现状,还分别让王安石与司马光在国子监挂职司业,掌训导之政。

  司马与王的理念之差,也立刻显现出来。

  司马光是直接采用张斐的教程,但是对于国子监之前的教学章程,他并未做出重大修改。

  简单来说,他还是将律学馆算在国子监内。

  但是王安石是直接颠覆国子监的制度,他立刻在算学馆,设立三舍法。

  外舍2000人,内舍300人,上舍100人。

  依一定年限和条件,由外舍升入内舍继而升上舍。

  以往国子监招生,都是官宦子弟凭借恩荫入读,举人、进士亦可入读,导致的现今国子监学生一共不足两百人。

  但王安石规定可以招纳两千人。

  这人从哪里来?

  所以算学馆不但有前二者,同时还允许庶民经考试入读。

  他没有改变之前荫生制度,但同时又开辟新的生源。

  这也符合他一贯的政治理念,开源。

  但这还不是关键,关键就在于,王安石表示合格者,将可直接进入制置二府条例司。

  荫生通过国子监入朝为官,走得还是恩荫这条传统道路,甚至可以说,国子监就只是官宦子弟入朝为官的一个捷径,让他们不需要经过那残酷的科举。

  那些纨绔在里面,十有八九是花天胡地,混混日子,反正他们也就是走个过场,这也导致国子监周边全都是烟花之地,风月场所,国子监腐败的也是一塌糊涂。

  但王安石这么一变,问题就来了,一方面王安石允许庶民考试进入算学馆,在算学馆合格者,又可直接进入朝廷为官。

  换而言之,庶民也可以避开了科举,直接通过学院入仕。

  教育与仕途是直接搭上线。

  这其实也蕴含着现代的教学理念。

  这本就是王安石所期望的,他早就在思考这事,否则的话,他也不可能这一下就拿出整套章程来,但是王安石现在并没有明说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