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5章 承乾宫中议科举(3)_史上最稳太子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非常好!

  朱标轻咳一声,道:“此事,还是要三位多做商议,看看具体挑选哪些科目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本宫这里,只是务求一点,必要选出能做实事之能臣干吏,为我大明臂助。”

  “臣等明白。”李善长齐齐答应,这没什么好说的,科举,就是为朝廷吸纳天下的优秀人才,添加新鲜血液,这挑选出来的人自然是越有能力越好。

  朱标想了一下,又补充道:“此外,历朝历代都是让士子们只选一门考试,今我大明科考,本宫以为,当考校所有科目,唯有如此,才能检验出士子是否掌握多方学问,也唯有如此,在地方任职,才更加游刃有余。”

  “全都考?”三人都楞了一下。

  朱标不理会三人吃惊之色,继续开口道:“此外,以往科举皆是优中选优,之截取前面优异者,今我大明不同,本宫以为,凡考试成绩优异者,皆该录用。”

  “若以百分制的话,本宫以为,单科七十五分以上者,便算合格。”

  “当然,其中不免有人偏科,对于一些科目重视不够,乃至于从未接触,对于此类士子,朝廷也自该网开一面,若有人单科成绩优异,可另外申请附加题进行应试,这附加题的难度嘛,自然是要提升一些,解出难题,纵然有些科目,成绩惨不忍睹,本宫以为也可录取。”

  这就是朱标前世的经验了,明明有些学生,单科成绩优异非常,可是,当计算总分的时候,总归是要被一些课目拖后腿,如此一来,反倒是美中不足。

  而现在,这个时代,士子偏科更为严重,毕竟,这拜师,基本上都是一个老师教的,这老师会什么自然就教什么,连带着学生,也只会老师教的。

  就比如,方才说的,江南士子长于经义,可北方士子长于时事方略,两者谁更优异,根本无法比较。

  盲目放在一起,只会激化双方的矛盾。

  前世之时,还为此闹出了南北榜案,那是洪武三十一年的事情,距今甚远,可是,这南北双方的裂痕是清晰可见的。

  若不做改变,这将来南北分裂,如此情景,大明还算做大明吗?

  老朱丰功伟绩在于何处?有一半就在于这里,原先脱离了控制的北方,在老朱这里,重合整合为了一个整体,毕竟,这北方诸多地方,脱离汉人的控制太久了!

  幽燕之地,已经有五百年之久,未曾纳入中原王朝的控制。到了徐达收复大都,才算是恢复了故土。

  可是故土恢复了,才只是一个开始罢了!

  后面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等方面,都要一一缝合弥补,才能消除掉长久割裂出去的伤痛。

  朱标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这些,都只是他的想法,他现在只是负责去说,具体最后这科举是个什么样貌,还得看李善长、胡惟庸、杨宪他们如何制定科举考试的规则。

  说到最后,朱标微微笑道:“这些皆是本宫些许不足道之想法,三位卿家可酌情参考。”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