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4章 国子监试_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是啊。”孙廷兰对此也是深有感触,因为他其实也是秀才出身。

  当年他来南京参加乡试的时候,一万多秀才才只录取几十个举人,而且隔三年才有一次乡试的机会。

  可现在,国子监一次就要招生1500人,而且每年都要招1500人。

  虽说参加国子监考试的生员有五万多人,但是中式的机会仍旧远超他们那个时候。

  而更让他们两个羡慕的是,在国子监读完三年毕业就能进内务府,虽然不算是科举出身的朝廷命官,但是论权势和地位却完全不在进士出身的普通官员之下,举人就更加无法跟内务府出身的士子比。

  关于这,只要看那些勤王士子就知道了。

  勤王士子是真的能横着走,连内阁辅弼都得退避三舍。

  这可真的是应了一句老话,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不能比啊。

  看着这些士子的背影,孙廷兰幽幽说道:“也不知道这次考试的考题是什么?”

  “考题据说要到考试现场才会最终揭晓,而且还是圣上亲自出题。”旁边一桌的一个缙绅忽然插话进来说,“而且,据说就只考一场。”

  “就只考一场?”汪韬愕然道,“只考四书?”

  “是的,只考一场四书。”那缙绅道,“而且时间也只有一个上午!”

  “只半天时间?”孙廷兰神情一凛道,“虽说只考一场,可半天时间也太短了,对于那些脑子不太好使的考生而言,破题都够呛。”

  汪韬也默念道,但愿他们好运。

  ……

  考试时间其实并不是一个上午。

  准确说,只有两个时辰的时间。

  卯正开始考试,午正准时收卷,正好两个时辰。

  大约卯初时分,参加国子监试的考生就陆续来到大教场。

  大教场,固名思义就是当年洪武帝用来校阅京营的场所,后来朱逮迁都之后,大教场就跟金川门内的营房一并遭到了废弃。

  不过大教场并不跟营房在一起。

  京营营房在南京内城的最北端,狮子山的南麓。

  但是大教场在南京外城的最南,可谓南辕北辙。

  当考生们陆续到来时,只见大教场的四周早已经标枪般插满了京营兵,一个个穿着大红的鸳鸯战袄,着实的威风。

  大教场里边则摆满了矮几坐席。

  远远的看过去,就像是一张巨大的棋盘。

  离得近了之后,考生们才发现,矮几上已经摆好了文房四宝以及宣纸。

  “都过来排队!”还隔着几十步,一个披着棉甲的勤王士子便朗声说道,“按照之前下发的编号,过来排队!”

  这之前,参加考试的考生已经领了编号。

  因为考生太多,所以整个考场被划分成了三百六十一个区域。

  对,就是按照围棋的纵横各十九道划分,每个区域约一百五十个考生,各有两个勤王士子以及京营兵负责考场秩序。…

  大约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