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976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_北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满朝文武手里保住李迪,所以李迪最后被罢落,流落到了河西。

  如今寇季权势滔天,跟寇季作对的人几乎不会有好下场。

  他虎目盯着朝堂,谁敢在他眼皮子底下用阴险的手段?

  刑部和大理寺的人没办法弹劾包拯,就只能效法寇季旧事,上书为包拯请功,把包拯的功劳说的大大的,政绩说的多多的,让赵祯和寇季将包拯安排到一个更符合他功劳和政绩的位置上。

  简而言之,请朝廷为包拯升官。

  可惜,包拯不是张纶。

  包拯是进士出身,所以没有人因为他出身的关系,刻意的打压他。

  所以他建立的功劳都得到了朝廷的褒奖,而且升官的速度还很快,堪称平步青云。

  所以刑部和大理寺奏请为包拯升官的奏疏并没有人理会。

  赵祯和寇季没有理会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奏请为包拯升官的事情,但文彦博等人却看着眼红。

  都是一个先生坐下的学生,你包拯才入京多久,就让这么多在京官员为你请功了。

  我们什么都没做,也没人为我们请功,那岂不是说我们不如你?

  文彦博等人一个个都是人杰,自认在才学和能里上都不输给包拯。他们又岂能让包拯专美于前?

  于是乎,在礼部的奏请朝廷清查天下蒙学,看看天下蒙学是否准确的铺设到了他该铺设的地方,有没有人在这过程中贪财?

  县学、府学是不是该设立了?

  如今第二批和第三批蒙童都快毕业了,朝廷再不设立县学和府学,那岂不是将好不容易培育出来的人才给浪费了?

  礼部的风波刚刚掀起,还没有成为定居,在户部的也开始奏请朝廷清查天下人口和田亩。

  给出的理由很充分。

  朝廷近些年大批量往外迁移百姓,迁移走的百姓多多少少遗留下了一些地。

  其中以军户迁移出中原腹地的时候留下的最多,但是朝廷并没有收到数量庞大的田亩,所以必须彻查一下,看看那些迁移出去的百姓遗留下来的田产被谁占了。

  赵祯对田产很看重,所以户部的奏疏递上来以后,赵祯想都没想就批了。

  并且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叮嘱户部一定要严查、彻查,必须给他一个交代。

  赵祯需要一个交代,那不杀几个人,不查出一些数量的田产,恐怕很难交代。

  当赵祯奏准了户部的事情以后,吏部、工部、兵部、鸿胪寺等多个衙门,相继奏事。

  各个衙门奏请的事情,就像是倒进油锅里的水,引动着整个油锅沸腾了起来。

  陈尧佐大把大把的掉头发,王曾一双眼静布满了血丝。

  两个老倌一左一右守在寇季身边,瞪着眼睛盯着寇季。

  寇季放下了批阅奏疏的笔,左右瞧了一眼,短期了桌上的茶杯,浅尝了一口,疑问道:“二位这个时辰不在御史台和刑部坐衙,跑到政事堂里来做什么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