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609章 高粱河车神(三更一万二,求月票!吼吼吼!)_北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已经捉襟见肘。朕怕继续推行重文抑武的策略,会出现无人可用的局面。”

  寇季叹了一口气道:“太祖和太宗,定下如此祖制,是为了防止武人作乱。”

  赵祯点头道:“朕知道……可太祖和太宗定下了如此祖制,是为了让我大宋顺利的传承下去。可若祖制影响了我大宋的传承,甚至有可能会成为我大宋灭国的祸基,你觉得还有留着的必要吗?”

  这话也只有赵祯敢说。

  其他人若是说这话,被人听到了,会被拉出去一刀一刀割死。

  赵祯既然将话说破了,寇季也就不藏着掖着。

  寇季坦言道:“太祖和太宗,皆经历过十国时期,武人作乱。甚至武人作乱的危害有多大。所以定下这样的祖制,也能理解。

  但太祖和太宗二人,只想着防备武人,却没有想过,若是朝廷没了武人,大宋能不能生存下去。

  他们也没有想过,在勾心斗角、在权谋争斗上,武人根本不是文人的对手。

  重文抑武的政令推行到最后,结果就是武人不出,朝廷沦为了文人的一言堂。

  但朝廷沦为了文人的一言堂,真的是好事吗?”

  赵祯果断摇头。

  从他登基到现在,遇到的大部分麻烦都是来自于文人。

  武人有乱社稷之危,文人则会绊住大宋崛起的脚步。

  无论是武人,还是文人,掌控朝堂,都会出现弊端,大的弊端。

  所以朝堂之上,有文臣,也得有武臣。

  赵祯叹息一声,“有没有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寇季思量了一下,给出了一个最快解决问题的办法,“朝廷该重视一下武举。同时,兵动将不动的政令,也该更改一下。”

  赵祯盯着寇季,静等寇季的解释。

  寇季继续说道:“重视武举,是为了给武臣们当中增添新的血液。唯有新的武臣不断的加入,朝堂上兵事的话语权,才能不被武勋们所掌控。

  朝廷调兵遣将的政令,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每到任期,领兵的将领不动,反而是麾下的兵马频繁的更替,这对朝廷而言是一个负担,也是一个祸患。

  不仅起不到防备武臣的作用,反而还会因为水土不服、舟车劳顿,削弱兵马的战斗力。”

  赵祯皱起了眉头道:“重视武举,只会便宜那些武勋。朝廷此前推行的武举,大多让武勋门下的人,占去了武进士的名额。

  在武艺和兵法谋略一道上,鲜有人能在武勋们掌控下脱颖而出。

  朝廷调兵遣将的政令是存在着弊端,可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朝廷的兵马一旦待在一个地方不动,很容易被一个地方的子弟兵充满全营。

  一旦地方豪强,又或者说是地方有声望的人,振臂一呼,很容易起事。”

  寇季笑道:“此两点官家不需要担心。只要我们培育的将官出来以后,官家担心的问题皆可以迎刃而解。”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