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2章 樊和平不“和平”(向红军战士致敬!)_抗战之红色军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镇守,随时听从战役集群首长的调遣。警备旅旅部驻永安,以便协调指挥。

  四个警备团中,别看永安警备团排名第一,可人数却是最少的,刚刚达到纵队首长规定的2500人的下线,这个,不怪何齐宗他们扩红不力,而是主力部队整编时从永安警备团抽掉的人太多。当然,此时永安警备团还有两个新兵营,只是,这些新兵蛋子才参军一个月,根本上不得战场。

  永安警备团团长是永安本地人,名字叫樊和平,早起是中央红军的一个连长,后来留在南方游击队中。别看这家伙的名字叫“和平”,可十足是个好战分子。

  对于伏击阵地刘场圩,樊和平可是熟悉得很,因为他母亲就是刘场圩的人。没当过兵不知道,只要当过兵,就知道刘场圩是个天然的伏击场。

  刘场圩是一个狭长的山谷,有一条季节性小溪穿流而过,全长约4公里,在山谷稍为平坦的地方,最早有几户人家在这儿开荒种地,建起了土围子,由于这几户人家都姓刘,便叫“刘圩”,由于这条山谷是附近几个乡镇通往三明和南平的近道,南来北往的客商也比较多,而“刘圩”前后都要距几公里才有人家,于是,客商在这儿歇脚的,讨水喝的,甚至临时住一夜的都有,刘圩的人便顺势做起了过往客商的生意,于是这刘圩的人气渐渐地聚了起来,刘圩也变成了“刘场圩”,现有居民千余人,在后世,这是一个标准行政村的人口,而在这个时代,却算得上一个山中小镇。

  听说敌前锋侦察特务连距刘场圩只有10公里,而永安警备团距刘场圩也还有10公里,樊和平大急,立即命令团侦察连跑步前进,一定要先敌到达刘场圩;团其他主力部队,一律急行军,将多余的弹药全部交给辎重连,让辎重连慢慢地上来。

  一支新生的军队,都非常好战,战斗的欲望很强,这并不能像后世那样,把它简单地归结为革命的军队是为自己打仗,而旧军队是为当官的打仗的说法。说到底,它是各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譬如官兵关系、军饷多少、训练水平、装备优劣、指挥系统、军纪条例、伤亡抚恤甚至功勋评定标准等都会影响到部队的士气。

  总之,永安警备团侦察连先敌20分钟占领了刘场圩,并立即对刘场圩的百姓进行疏散,在敌特务连到达刘场圩时,警备团的大部队刚好到达。

  “连长,不对哟,这刘场圩,怎么看不到一个老人妇孺,全是青壮?”敌特务连走在刘场圩大街上,一个士兵发现了问题。

  “你个笨蛋,我们是谁,我们是当兵的,老人妇孺见到我们早就跑了!”敌连长不以为意,顺便教训了手下一番。

  就在敌连长话音未落,前方突然跳出二十几个手持花机关,头戴钢盔、身穿花衣的大汉,“缴枪不杀——”跳出来的大汉齐声吼道。

  “缴枪不杀,红军优待俘虏——”就在这时,后面、侧面突然涌出数百名同样武装的大汉。

  敌连长一惊,手按在枪套上,正要掏枪,“咻——”一支冷箭直接射中敌连长大张着的嘴巴!

  是的,是一支猎人打猎时用的冷箭。独立纵队所属部队,特别是特种、侦察部队,对传统冷兵器不但不排斥,反而持鼓励态度。这些非制式装备,作为士兵个人的物品,被允许保留,在这种短兵相接,又不想开枪惊动其他敌人时,冷兵器杀敌是最好的立功手段。

  就在敌人愣神这一瞬间,一部分战士继续持枪警戒,而另一部分战士已经扑了上来,“缴枪不杀——”此起彼伏的吼声让想顽抗的敌人也失去了勇气。

  (红军战士们,第三更到。明日依旧三更,更新时间不变。)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