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八十二章争分夺秒_扬锋汉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靠些,关键是军中将军会不会随自己投靠桓玄?

  建康,西明门,城门紧闭。

  城头的守军看到数匹快马急驰而来,忙鸣镝喝道:「来骑止步,何事入城?」

  张锋抬起满是灰尘的脸,望着城楼上的守军道:「仆是颍川、荥阳杨太守的亲随,杨太守奉旨夺取雍州,特来报捷。」

  守将马宏闻讯赶来,城下三人六骑,他认出张锋,下令开启城门,放张锋等人入城。

  建康城内风雨飘摇,大街上三三两两的人群,在兵丁的引领下,张锋直奔兵部,来之前杨安玄交待过他,务必将奏疏抢在桓玄之前奏于天子。

  近两千里路程,张锋三人兼程急奔,日行三四百里,六日内赶到京城已是又困又乏,总算桓玄大军仍未进京。

  兵部,尚书董怀愁白了须发。

  恒玄率军来袭,军中兵马、物资不足,便连军粮都筹措不齐。刘牢之驻军冽洲迟疑不前,主帅司马元显每日喝得醉熏熏,绝口不提出征之事;豫州求救的文书如雪片般飞来,朝庭五军守护建康犹嫌不足,哪有兵马增援;征募的数千新军,连队列都排不齐,去到战场不过是送死。

  正坐在官廨茫然无措,一名小吏奔了进来,高声禀道:「启禀董尚书,襄阳捷报,颍川、荥阳杨太守奉旨夺取雍州,除南阳宛城外雍州各城尽皆掌握。」

  董怀接过奏疏一目三行看过,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道:「总算有了点好消息,愚这就去禀明大将军。」

  桓玄驻军姑孰,司马元显就搬到了西堂,美其名曰随时处理朝政。

  看到董怀的身影,司马元显眉头先皱,这段时间董怀带来的不是

  告急就是要粮,没有一点好消息。

  董怀快步趋前,揖礼道:「大将军,杨安玄夺取襄阳,威慑江陵。」

  司马元显愣了片刻,才醒悟过来,喜道:「快快将奏疏呈上。」

  奏疏中杨安玄简要地述说了二月二十日率军西征,沿路各郡见到朝庭旨意尽皆相迎,唯辅国将军、司马刁畅及南阳太守严强据守抗拒朝庭兵马……襄阳世家深明大义,打开城门……为安定人心,率军南下江陵,臣请朝庭授雍州刺史,划荥阳、颖川、汝南、襄城四郡归入雍州……

  司马元显满面笑容,起身道:「前往东堂,召聚众臣,愚要告知他们桓玄后方不稳,本大将军要率军出征。」

  两刻钟后,群臣齐聚,司马元显让兵部侍郎荀奕大声宣读杨安玄的奏疏。得知杨安玄取雍州威胁江陵,朝臣们总算看到了一丝获胜的可能,脸上泛起笑容。

  祠部尚书郗恢出班道:「大将军,杨安玄忠心报国,理当封赏,应答应他的请示,授其雍州刺史之职,让杨安玄率军南下,夺取江陵。」

  此时司马元显如同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再不忌惮杨安玄的武勇,连声道:「郗尚书言之有理,加封杨安玄为雍州刺史,督雍、梁、益、宁四州军事,划荥阳、颖川、汝南、襄城四郡归入雍州。」

  尚书左仆射何澄道:「杨安玄虽立大功,但年岁尚轻,不如暂授。梁、益、宁三州刺史皆是宿将,让杨安玄督四州军事似有不妥。」

  梁州刺史郭铨依附桓玄,益州刺史毛璩、宁州刺史毛璠是兄弟,其父毛穆之随桓温平蜀,后为益州刺史,毛家在益州亦如桓家在荆州一般。

  郗恢道:「国难当头,若不重赏有功之臣,谁人为国效力。」

  司马元显道:「郗尚书说得有理,桓玄自江陵起军,梁、益、宁三州并未出兵牵制,有负朝庭所托。杨安玄虽然年少,但勇于王事,宜加奖擢。」

  想起刘牢之驻军冽洲,滞步不前,司马元显道:「除授杨安玄雍州刺史督四州军事外,赠都乡侯,任龙骧将军。命其率军攻取江陵,以解京城之危。」

  一直以来,司马元显认为自己强过杨安玄,杨安玄能夺取雍州,司马元显认为自己亦能战胜桓玄。

  司马元显被杨安玄鼓舞得浑身发热,起身宣布道:「明日本大将军要亲率六军出征,平定叛逆桓玄,还京城太平。」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