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七十一章诱以名利_扬锋汉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闭户。

  嘴角露出苦笑,自从祖父身死之后,家族四分五裂,自己此次来鄢陵没有报通祖父的名姓,便连见杨安玄一面都做不到,杨安玄又焉能把一县交到自己手中。

  「愚刚才说过,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杨安玄的声音再度响起,哄闹声平息下来,众人静听杨太守讲话。

  「方才诸位所说治县之理念,亦是从书中得来。不过,愚想问一问,诸公之中有几人知晓如何赈灾?如何收赋?小吏如何盘剥百姓?库仓有何弊政?山贼如何清剿?」

  一连串的发问提出,众人火热的心思冷却了许多。

  荀伯子出声应道:「孟子说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些琐事自有下吏施为,上位者只需查验成效、赏罚分明便是。」

  见不少人点头附和,杨安玄笑道:「若是下吏欺瞒,如何察觉?」

  荀伯子傲然道:「愚自问两眼不瞎,是否欺瞒自能分辩。」

  荀歌暗自摇头,自己这个侄儿缺乏历练又心高气傲,若是真让他做个县令,怕也要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

  杨安玄没有与荀伯子争执,只是淡淡地道:「民间有话「官清似水,吏滑如油」,在座的诸公有不少对此应该有所体会。」

  「不错,仆家中交粮赋,县中小吏要扣除杂物、水份,还有草袋以及运费,明明一石税赋要收至一石二斗。」

  「你这还算好的,愚是青州吕县人氏。魏军寇境,青州刘刺史下令征收逐魏税,每丁一石,愚家中有成丁三口,硬是被索要了三石粟米。」……

  声声抱怨沸反盈天

  ,杨安玄见局面有些失控,忙道:「所以诸公若有一天为民父母官,一定要体恤百姓,与民生息。」

  众人齐齐应道:「谨遵太守教诲。」

  杨安玄看了一眼众人,继续道:「愚知道来的诸君多数人家境并不宽裕,甚至衣食无着,如何改变?」

  见众人眼中流露出殷切之意,杨安玄知道众人误会了他的意思,失笑道:「入仕为官是一条途径,但今日就鄢陵聚有五百余人,能入仕之人毕竟只是少数,诸君可曾想过利用所读之书改变命运。要知道,书中自有千石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真宗赵桓的《劝学诗》流传于后世,自有其激人上进的动力,三句话念出果然引得众人眼光精亮,一眨不眨地盯着杨安玄,想从他嘴中得知如何从书中得到千石粟、黄金屋和颜如玉。

  杨安玄微微一笑,道:「家父任河南太守,镇守洛阳时,愚年纪尚幼,成天只知嬉戏玩乐,尤好打猎。在山间遇雨,逢野观宋道士相谈甚欢,宋道士赠愚一本帛书,云节纸、碧春茶以及杨家犁皆是帛书中所记。」

  不少人听过杨安玄的故事,甚至知晓这本名为《天工开物》的帛书被杨安玄无意中焚毁,多少人曾扼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