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八十七章浮光点金_扬锋汉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奉香资截然不同,杨安玄恳声道:「平整官道、开挖水渠有益于国也有益于民,诸位都是汝南人,也能享受到这份好处。」

  回应他的是一片沉默,齐远见冷了场,忙笑道:「杨主簿说的是,老夫愿再捐二百石赈济灾民。」

  杨安玄冲齐远拱拱手,道:「齐翁一再慷慨解囊,杨某实在感激。在来浮光山的路上,辛记室看到民伕辛劳,说愿意捐纳粟米二十石帮小刘庄的河上建一座桥。」

  辛何出身寒门,为人清正,家中主要靠他的官俸渡日,并不宽裕。二十石粟米不算多,但于辛何而言,怕要半年积攒。

  抛砖引玉,这杨安玄事先与辛何议定的计策,假借辛何之名募捐城北通往小刘庄的一座小桥,该桥在去年八月被洪水冲垮,小刘庄的百姓要涉水过河,若是推车挑担则要绕行至三里多,走另一条桥,十分不便。

  杨安玄告诉辛何,修河所用的钱粮不用他出,只需借用他的名义,桥建成之后将此桥称为辛桥,让往来百姓过桥时都念及他的恩情。

  辛何对新息城四周的情况很熟,知道通往小刘庄的这座桥,杨安玄说事后将此桥命名为辛桥打动了他,辛何当即道:「杨主簿,仆虽然没有多少家资,但这座辛桥还是愿独力承担,算是为百姓尽点心力,也为子孙后代积点阴德。」

  修桥补路,积德行善,人生在世求名求利,自己的名姓若能随桥传之以后,为后人所知,这是另一种留名青史的途径,这等事还是自家出钱来得好。

  看到众人不解地看着自己,辛何把桥修成之后将以己姓命名的话转述了一遍。立时有人道:「去牛家寨的那座木桥年久失修,快要倒了,愚愿意修座桥。杨主簿,能否像辛主记室那样以仆的姓为桥命名,并在桥头立石为记。」

  杨安玄笑道:「当然可以。不单要立石命名,愚还要让官府张榜广而告之,让善行为天下百姓所知。」

  「杨主簿,愚也想捐座桥」,「李家庄的道路破烂泥泞,仆愿是修路」……

  士族和商贾都争先恐后地叫嚷起来,这等花钱不多扬名乡里、泽被后世的机会可不能错过。

  杨安玄伸手往下压了压,笑道:「各位不要急,只要愿施善举,机会有得是。如今官府正在以工代赈,各位可以到官府登记造册,除了官道、城墙外,水渠、乡道、桥梁都可认领。新息城认领完了,汝南还有其他县,诸位皆可前去认下。」

  指了指身旁的许靖,杨安玄道:「认捐修缮之事交由这位许录事,你们找他登记告册,根据各地损毁情况认领。」

  许靖笑成一朵花,这是肥缺,杨主簿照看自己。

  「桥、路、渠冠以诸位的姓氏,质量可要由诸位把控,不要用不了几年就坏了,那便好事成了坏了。」杨安玄叮嘱道。

  「杨主簿放心,仆会亲自前去督造」、「谁敢修出烂路,那便是砸徐家的门面」……

  看着兴高采烈议论的人群,辛何佩服地望向杨安玄,这位杨主簿真是智谋百出,缺粮缺钱的困境被他巧妙化解。

  官府不用出钱出粮,百姓能得到赈济,出钱粮之人得到好名声,汝南郡的道路、桥梁得到修复,一举数得,妙不可言。

  为您提供大神宇十六的《扬锋汉起》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一百八十七章浮光点金免费阅读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