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四十三章箭在弦上_扬锋汉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眼睛,闻言睁开双目道:“愚病不过身死,汝病恐将灭门。汝且自爱,勿劳念愚。”

  说着,闭目返身,不再答理殷仲堪。殷仲堪无言以对,只得怅然起身回府。

  五日后,郗恢的回信送至,称不敢以臣抗君行起兵之事。

  殷仲堪掷书于案,长吁短叹,自己一腔热血报国,却得不到回复,奈何奈何。

  正在愁怅之时,来自京口的信使到了,王恭来信邀殷仲堪一起举兵,东西夹击,为国除奸。

  殷仲堪得信大喜,急招杨佺期前来商议。

  说来也巧,杨安玄的信昨日被黄富送至,信中杨安玄提及王恭会邀殷仲堪一齐出兵。

  父子两人的意见一致,可借此事除去王国宝。不过,杨安玄认为,不用亲自出手,京口离建康极近,王恭手握北府军可以逼迫会稽王动手,借刀杀人为上策。

  至于荆州出兵之事,杨安玄提议,可以让殷仲堪答复王恭,让王恭做先驱,荆州兵马为后应,徐徐图之。

  “……只需做出声势,无需真的起兵。待大事成时,殷公不费一兵一粮可得天下美名。”杨佺期将杨安玄的定计说了出来。

  殷仲堪抚掌叫好,笑道:“佺期不愧为上将,不用一兵一卒便能轻取王国宝人头,甚妙。”

  杨佺期微微一笑,玄儿此策确实妙不可言,不光能除去王国宝,还不必背负叛逆的骂名,让王恭做出头的椽子。

  殷仲堪欣然提笔,当场写了封回信交给信使,答应王恭出兵呼应。

  …………

  四月,天色湛蓝,春风和煦,柳绿花艳,农人在田间劳作,渔夫在江上咏唱,生机盎然。

  夕阳将江面映得波光鳞鳞,杨安玄乘坐着艨冲舰缓缓驶进水寨。

  经过三个多月的操练,五百巡江兵已能娴熟地操纵船只在江上列阵,用周由的话说,比起左卫军水师不过少了几场实战。

  江贼几乎绝迹,巡江监得到往来商船的盛赞,不少常年往来经商的货船路过依河镇时,免不了送上礼物,顺便邀巡江营的船只护送一程。

  走搭板下船,留过营中的刘衷面色沉重地迎上前来,道:“安玄,王刺史上表起兵了。”

  来到大堂,周由、余宜、钱磊、俞飞、孟龙符等人都听到了消息,脸色凝重地聚拢在堂前。

  案上放着王恭起兵的檄文,“后将军国宝得以姻戚(1)频登显列,不能感恩效力,以报时施,而专宠肆威,将危社稷。先帝登遐,夜乃犯阖叩扉,欲矫遗诏。赖皇太后聪明,相王神武,故逆谋不果。又割东宫见兵以为己府,谗疾二昆甚于仇敌。与其从弟绪同党凶狡,共相扇动。此不忠不义之明白也。以臣忠诚,必亡身殉国,是以谮臣非一。赖先帝明鉴,浸润不行。昔赵鞅兴甲,诛君侧之恶,臣虽驽劣,敢忘斯义!已与荆州督臣殷仲堪,约同大举,不辞专擅,入除逆党,然后释甲归罪,谨受钺钺之诛,死且不朽!先此表闻”。

  周由沉声道:“杨将军,一个时辰前左卫军抚军参事朱龄石派人送信,左卫军已经处于战备之状,桓将军之意,等候朝庭旨意再行定处。”

  刘衷禀道:“愚接到檄文后派人前往京口城打探消息,城门已闭,情形不明。”

  事态紧急,众人注目杨安玄,等他决策。

  杨安玄举手示意众人先坐下,缓缓开口道:“王刺史起兵是为除奸佞王国宝及其从弟王绪,此檄文并无反意,诸位不必过于惊慌。”

  作为穿越人,杨安玄知晓历史的走向,选边站绝不会出错。他的镇定影响了刘衷等人,众人神情缓和了些。

  “前些时日朝庭有旨命巡江营严守江域,监视京口动静,无朝庭旨意不准北府军水师西向,大伙皆知晓。”杨安玄扫视了一眼众人,道:“愚准备按照朝庭旨意,严防北府水师西向。”

  刘衷、周由等人皆抱拳道:“吾等谨遵将军命令。”

  “周由、刘衷、余宜、钱磊,你四人分成二班,严密注意江上动静,北府水师若有异动,速报愚知。”杨安玄道:“俞飞,你明晨动身,携愚书信前往建康,求见会稽王,就说京口密报。”

  俞飞应诺。

  

  请收藏:https://m.chenyuan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